浙江省嘉兴市,典型的平原河网城市,水生态环境问题复杂,当地曾经备受困扰。经过不断探索,科技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钥匙。近年来,生态环境部组织科研团队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将“湖泊内源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直接应用于嘉兴南湖等数十项水生态修复工程中。
经过科学治理,嘉兴南湖的水质由原来的湖库五类升至湖库三类,透明度由原来的0.2米升至0.8米,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诸如嘉兴这样的案例还有许多,科技越来越成为守护美好生态的重要力量。
“生态环境科技是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对以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赋能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安排。
一是加强美丽中国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围绕破解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实践难题,在理论方法、成因机理、过程路径等方面解决一批基础性重大问题。比如,在新污染物治理方面,开展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全生命周期阻控等理论方法研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进一步阐明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生态系统安全、重大风险识别与人类活动适应机制等。
二是强化美丽中国建设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扩绿增汇、风险防范等方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展跨区域、多尺度、多介质的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的溯源、调控和协同治理等技术攻关,强化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科技支撑。比如,在蓝天保卫战方面,聚焦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加强精细化模拟及多污染物近零排放治理技术等研究,支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三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重大项目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应用驱动,开展美丽中国建设重大科技需求凝练,并向中央科技办报送相关科技需求建议书。推动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推进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部署,加快制定重点专项管理工作方案、管理实施细则,以及2024年度项目指南编制工作方案,做好重点专项承接工作,确保“接得住、管得好”。
四是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科技支撑力量。推进实施高层次生态环境科技人才工程,培养打造高水平生态环境人才队伍。协调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评估,建设生态环境领域大科学装置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国家级科研院所建设,支持高校和科研单位加强环境学科建设,打造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生态环境部结合生态环境领域实际情况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不断完善支撑保障措施,营造有利政策环境,拓宽转移转化渠道,加速成果应用扩散,完善成果转化体系,促进多方协作融合。
生态环境部组织实施的百城千县万名专家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初步建立中央—省—市联动的需求对接体系,通过“一事一议”咨询服务、“一题一训”技术培训等方式,组织咨询服务300余次、技术培训40余场、大型推介活动6场,累计推介先进适用技术近600项、服务1500余家企业。
“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部以“1+X”模式组建“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全国260多家优势科研单位、5000名科研人员,开展集成攻关和58个城市“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通过提供定制化科技服务,推动水专项等科技成果转化。
据介绍,生态环境部依托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汇聚降碳减污各类优秀科技成果5000多项,建立5000余人的多领域技术和产业专家库,并组建了70多家“政产学研金介用”单位组成的理事会创新协作网络。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谋划与美丽中国建设相适应的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发展顶层设计,组织开展中长期战略研究,推进‘十五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规划研究与编制相关工作,储备推出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工程,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科技支撑。”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篇: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