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各地也都在围绕新质生产力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等方向发力,其中,科技创新是核心。
此前,界面智库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报告(2023)》中对31个省级行政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作为《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报告(2023)》的“城市篇”,本文将构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创新环境、研发能力、企业活力和创新绩效四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以进一步研究比较各大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关阅读: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的创新能力差距有多大?|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①
这一评价体系总体上延续了界面智库此前对31个省级行政区的评价框架,一级指标及其权重均保持一致,但因为数据的可得性对二级指标进行了一定调整。在调整时,界面智库依然严格遵循了科学性、全面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独特性五个原则。在构建指标体系权重时,我们依然采用了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方法,并收集了30份来自不同领域专家的打分结果。
在确定城市范围时,界面智库综合行政级别、经济体量、科技水平、数据可得性等多个因素,最终确认55个大中城市作为评估对象,所有参评城市地区生产总值都在5000亿元以上且都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包括四个直辖市、五个计划单列市、19个内地省会城市、其他27个地区生产总值在5000亿以上的城市。
相关指标的数据来源包括各类统计年鉴以及其他渠道——各市及所在省份政府部门已发布的官方数据、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电话和邮件咨询当地统计部门获得的非公开数据等。需要说明的是,指标体系中涉及的统计数据基于2023年统计年鉴(即反映的是2022年数据),为保持数据一致性,界面智库在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官方网站搜集整理的数据以及上市公司数据都在时间上保持了一致。
还需指出的是,界面智库在咨询各地统计部门时,部分城市的部分指标未能获得有效回复,包括哈尔滨、盐城、扬州在2021年、2022年的规上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企业数与规上工业企业中R&D经费支出,哈尔滨2022年、临沂2021年以及唐山2021年/2022年的技术合同成交额,漳州2021年与2022年的R&D经费支出以及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为了确保评估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界面智库不得不对这些城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合理的推算。我们理解并尊重地方的保密政策,同时也致力于通过科学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地反映这些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界面智库基于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生成55个城市对应的一级指标和综合指标数值,并对其进行百分制评分。
一、北京、深圳、上海位列前三,长三角地区城市占据前十半壁江山
科技创新能力10强城市依次为北京、深圳、上海、苏州、武汉、杭州、合肥、南京、广州和西安。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较为突出,占据了前十的半壁江山。北京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表现最佳,得分接近90分,深圳与上海分列第二、第三位,得分依次为85.36、82.70。得分在60分以下的只有3个城市——鄂尔多斯、漳州和榆林。其余城市按照得分区间总体上可以分作以下三个梯队:
科技创新能力优势明显,得分在80分以上的城市还有6个,从高到低依次为苏州、武汉、杭州、合肥、南京、广州,依次排在4-9位。
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得分在70-80之间的城市有15个,从高到低依次为西安、成都、长沙、天津、青岛、宁波、济南、无锡、沈阳、郑州、重庆、常州、佛山、厦门、大连。其中,西安进入前10,其他城市排在11-24位。
科技创新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得分在60-70之间的城市最多,达28个。其中,福州、南昌、绍兴、石家庄、惠州、洛阳进入前30,济宁、临沂四个城市排在51、52位,其余城市则依次排在在30-50之间。
二、部分城市未能充分发挥经济实力对科创的推动作用,泉州和唐山背离明显
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得分与当地生产总值有比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8,地区生产总值越高,创新能力往往越强。尽管如此,各大城市的创新能力排位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排位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背离。
有28个城市的创新能力排位低于地区生产总值排位。具体来看:
排位差值绝对数最大的是泉州,创新能力排在50,地区生产总值排19位,后者高出前者31个位次;唐山仅次于泉州,创新能力排在49位,地区生产总值排在27位,后者高出前者22个位次;
排位差值绝对数在10-20之间的城市有四个,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庆、徐州、榆林、烟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重庆,地区生产总值排在第4位,创新能力仅排在第20位;
排位差值绝对数在5-9的城市有10个,东莞、昆明、盐城的创新能力排位较地区生产总值排位低9个位次,南通、漳州低8个位次,福州、临沂低7个位次,潍坊低6个位次,佛山、鄂尔多斯低5个位次;
排位差值绝对数小于5的有12个,其中,广州、成都、温州、泰州的创新能力排位较地区生产总值低4个位次;上海、天津、长春、襄阳的排位差值绝对数都是2;青岛的创新能力排位与地区生产总值排位最为接近,前者排13位,后者排14位。
有27个城市的创新能力排位高于地区生产总值排位。具体来看:
排位差值最大的城市是惠州,创新能力在各大城市中排29位,但地区生产总值排位仅为52,前者高出后者23个位次;哈尔滨的排位差值为19,创新能力排在32位、地区生产总值排51位;
排位差值在10以上的城市还有9个,其中,洛阳、南宁的创新能力高出地区生产总值17、15个位次,合肥和沈阳都高出14个位次,特别是合肥,其创新能力排在第7位、地区生产总值排在21位;西安和宜昌则高出12个位次,西安的创新能力排在第10位、地区生产总值仅排在22位;南昌、石家庄、镇江的排位差值都是10;
排位差值在5-10之间的城市有5个,大连、嘉兴、绍兴、厦门、太原的创新能力排位分别较地区生产总值高出5、6、7、8、9个位次;
排位差值在5以内的城市有11个,其中,北京、深圳创新能力与地区生产总值排位几乎相当,排位差最小,仅为1;苏州、南京、扬州、济宁排位差也只有2,武汉、杭州、长沙则为3,济南、常州排位差为4。
三、16个城市创新能力排位上升、17个城市创新能力排位下降
从2022年和2021年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总得分的排位变化来看:
有16个城市排位上升,其中,惠州排位上升幅度最大(7个位次)、温州和嘉兴紧随其后(6个位次),昆明上升了3个位次,杭州、合肥、宁波、重庆、常州、襄阳上升了2个位次,上升了1个位次的有广州、郑州、福州、洛阳、盐城、泉州。
有17个城市排位下降,其中,太原排位下降幅度最大(7个),东莞、长春下降了4个位次,西安、佛山、烟台下降3个位次,排位下降了2个位次的城市有5个,分别为南京、厦门、南宁、镇江、唐山,排位下降了1个位次的城市最多(6个),分别是济南、无锡、南昌、南通、泰州、济宁。
其余22个城市的排名没有出现变化,包括北京、深圳、上海、苏州、武汉、成都、长沙、天津、青岛、沈阳、大连、绍兴、石家庄、哈尔滨、扬州、宜昌、潍坊、徐州、临沂、鄂尔多斯、漳州、榆林。
四、各大城市的创新长板和短板各有不同,武汉市研发能力得分最高
就创新环境而言,北京、深圳、苏州表现最佳,得分都在90以上,分列前三。长三角地区创新环境优于珠三角地区,前者有5个城市在创新环境排位中进入前10(3个在前五),珠三角地区只有广州和深圳进入前10。创新环境亟需改善的城市有唐山、榆林、漳州、鄂尔多斯,得分都不足60分。
就研发能力而言,武汉和北京得分相近,都在87-88分之间,分列第一和第二。合肥得分为85.6,排在第三位,杭州、西安、广州、南京、苏州、深圳、长沙得分在82-86之间,依次排在4-10位。排在后十位的城市依次为东莞、临沂、宜昌、泉州、鄂尔多斯、襄阳、盐城、泰州、济宁、榆林、漳州,提升空间比较大。
就企业活力而言,各城市得分总体比较低,凸显企业在科创方面的积极性有所不足,有必要进一步激发。有33个城市的企业活力得分处于60-70分之间,在55个参评城市中占六成。70-80分之间的城市有15个,小于60分的城市有4个,大于80分的城市只有3个,没有城市超过90分。其中,北京、深圳、上海的企业在科创方面最有活力,苏州、长沙、杭州、南京、成都、合肥、广州、武汉、青岛、惠州的企业活力也有一定优势,这些城市得分都在72.0-76.5之间。
就创新绩效而言,各大城市的创新绩效得分也比较低,60分以下的有8个城市,多于其他二级指标,这8个城市分别是徐州、济宁、昆明、泉州、长春、临沂、榆林、漳州;60-70分之间的城市数量多达32个,70分以下城市合计占比达八成。70-80之间的城市只有12个,超过80分的有3个城市,分别为北京、深圳、西安。